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雅安KTV招聘网 > 雅安热点资讯 > 雅安励志/美文 >  因处家易流于亲昵不利修身朱熹遂将长子送至千里之外从师求学“汝

因处家易流于亲昵不利修身朱熹遂将长子送至千里之外从师求学“汝

2022-06-20 08:37:20 发布 浏览 321 次

因处家易流于亲昵,不利修身,朱熹遂将长子送至千里之外从师求学。“汝若到彼,能奋然有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扰有望”,表达了朱熹对长子此次出门能够改掉旧习、有所作为的殷切希望,也体现出他对孩子的拳拳父爱。

陆九韶 居家正本

上篇

古者民生八岁,入小学,学礼、乐、射、御、书、数。至十五岁,则各因其材而归之四民①。故为农、工、商贾者,亦得入小学,七年而后就其业。其秀异者,入大学而为士,教之德行。凡小学、大学之教,俱不在言语文字。故民皆有实行,而无诈伪。愚谓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弟忠信。所读之书须先“六经”、《语》《孟》,通晓大义,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以接邻里,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际。次读史,以知历代兴衰,究观皇帝王霸与秦汉以来为国者规模措置之方。此皆非难事,功效逐日可见,惟患不为耳。

世之教子者,不知务此,惟教之以科举之业,志在于荐举登科,难莫难于此者。试观一县之间,应举者几人?而与荐者有几?至于及第,尤其希罕。盖是有命焉,非偶然也。此孟子所谓“求在外者,得之有命”,是也。至于止欲通经知古今,修身为孝弟忠信之人,特恐人不为耳,此孟子所谓“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此有何难,而人不为耶。

况既通经知古今,而欲应今之科举,亦无难者。若命应仕宦,必得之矣。而又道德仁义在我,以之事君临民,皆合义理,岂不荣哉!

上篇

古时候小孩生下来到八岁,就进入小学,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到十五岁时,就根据个人资质,选择士、农、工、商不同的出路。所以说做农民、工人、商贾的,也都要入小学学习,学习七年之后才能选择以后的事业。其中成绩优异的,进入大学学习成为士人,对他们进行德行的教育。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的教育,教的都不只是语言文字。因此人们都讲求实在的德行,没有诈伪的行为。我认为人要是真的爱自己孩子的话,就应该教给他们孝、悌、忠、信之德。所读之书先要从“六经”、《论语》《孟子》开始,通晓经中大义,懂得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的礼节,明白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从而以此来侍奉父母,团结兄弟,和睦族人,结交朋友,接洽邻里,使之在处理尊卑、上下关系时能够遵循礼义,不得罪人。其次,要读史书,从而明白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规律,仔细研究皇帝王霸的兴替与秦汉以来各朝君王的治国安邦之略。这都不是难事,学习的功效自会逐渐显现,只是担心不学罢了。

世人教育孩子,不知道要在这方面用力,只知道教育孩子以科举考试为业,希望将来能够中举登科,但这又是最难实现的。试观一个县里,能够应举的有几人?能被荐举的又有几人?至于能考中进士的,则更加稀有了。能否考中要看个人的命运,绝对不是偶然的。这就是孟子讲的“求在外者,得之有命”。至于只想通达经典大义,知晓古今历史,努力修身,做一个孝悌忠信之人,只担心人不去做,这也就是孟子讲的“求则得之,求在我者”,又有什么难的呢?但世人却不知道去求这个啊!

况且既然通达经义又知晓古今,而想要参加现在的科举考试,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如果有做官入仕的命,就必然能够得中。而自己又讲求道德仁义,并以此侍奉君主治理民众,都符合义理,难道这不是很光荣的事吗?四民:古时指士、农、工、商四种行业之人。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