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雅安KTV招聘网 > 雅安热点资讯 > 雅安励志/美文 >  但是如果说人和动物都有这种爱那么二者之间还有什么差别呢?有人

但是如果说人和动物都有这种爱那么二者之间还有什么差别呢?有人

2022-08-09 12:48:15 发布 浏览 596 次

但是,如果说人和动物都有这种爱,那么二者之间还有什么差别呢?有人会说人类有理性,而动物没有。这并不错。但是古人们还给出了一种回答:人类不仅有跟动物一样的本能一般的爱,而且有那种自觉的爱。动物长大后,就母子不相识了;人类在子女长大后,却仍然保持一种自觉的爱,并且这同样是自然而然的天赋之爱,只不过多了一份人性的努力和文明的光辉。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乃人人所固有,但并不可有恃无恐,而仍需要努力,“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需要扩充,“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当代哲学家张祥龙先生在《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一书中,基于人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同样认为人与动物有这种本质区别,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孝”作出一种深刻的现象学分析。这值得我们撇开古人关于尊卑观念的某些时代因素,重新思考“孝”的普遍意义。

且听一下《诗经》中古老的吟唱:“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1.12 父母不可妄憎爱

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所为。无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轹同辈,不知戒约,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则曰:“小,未可责。”日渐月渍,养成其恶,此父母曲爱之过也。及其年齿渐长,爱心渐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为大恶。如遇亲故,装饰巧辞,历历陈数,断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实无他罪,此父母妄憎之过也。爱憎之私,多先于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则徇其母氏之说,牢不可解。为父者须详察此,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

有孩子的人,大多在孩子婴幼时就溺爱,而忽视其丑恶的一面,放纵孩子的要求和作为。孩子无故嚎叫时,不知道去禁止,反而怪罪保姆;孩子欺凌同辈时,不知道去告诫约束,反而责怪他人。如果有人告诉他这样不对,他就说:“孩子还小,未可责怪。”日复一日,养成其恶,这就是父母曲加溺爱的过错了。等到孩子年龄渐渐大,父母的爱心也渐渐疏薄,孩子略有过失,父母就憎恶发怒,挑出孩子的小错,当成是大恶。如果遇到亲戚故旧,就修饰言辞,一五一十地数落,断然以大不孝之罪名加在孩子头上。但他的孩子其实并没别的罪。这就是父母妄加憎恨的过错了。爱憎有所偏私,大多从母亲开始,父亲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会曲从母亲一方的说法,牢固得不可解开。做父亲的需要细察这个,孩子幼小时必须严格教育,孩子长大后不要减少对他的爱。

为人父母总容易有这样的倾向:孩子幼小时多加溺爱放纵,哪怕孩子对别人和自己都傲慢不尊,也不严加约束;孩子长大后则容易求全责备,哪怕孩子已经表现不错,也不以为然。尤其是前者,一如《大学》所引当时的俗谚:“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为此,作者给出相应的解药:孩子幼小时自己必须严格对待,孩子长大后不要减少了自己的爱。这是一种世事洞明的老练智慧,足以为鉴。

1.13 子弟须使有业

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之子弟,耽酒色,好博弈,异衣服,饰舆马,与群小为伍,以至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小人赞其为非,则有餔啜①钱财之利,常乘间而翼成之。子弟痛宜省悟。

有孩子的人,需要让孩子有一份职业。处于贫穷下层而有职业,就不至于忍饥受冻;处于富贵上层而有职业,就不至于胡作非为。富贵人家的子弟,凡是沉迷酒色,嗜好赌博下棋,爱穿奇装异服,装饰车马,跟不务正业的群小为伍,以至于破家的,并不是由于他们本来就心很坏,而是由于没有职业,虚度时日,就起了胡作非为之心。那些小人帮助其胡作非为,则会得到饮食钱财之利,因此常趁机而助成其过错。子弟们对此应当痛自反省悔悟。餔啜(bū chuò):饮食,语见《孟子·离娄上》:“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朱子注:“餔,食也。啜,饮也。”

本章所说,道理极其平实,又极其重要。整天无所事事的人,容易滋生事端。这确实跟人的品性好坏、乃至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没有必然关系。不管品性和家产如何,只要没事做了,人的心思无可用,精力无处使,就很容易往坏的方向去。古今皆然。今天世界各国重视提高就业率,不仅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且因为若出现大批失业者,将更容易造成社会乱象。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不担心生存压力,时间也多,如果没有一份正经事来管束住,就更容易胡作非为。所以,一份正经职业可以让人的心思、精力有地方使,既历练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