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经百篇》对谋略和计划的作用十分重视认为“兵无谋不战”为此
《兵经百篇》对谋略和计划的作用十分重视,认为“兵无谋不战”,为此,它提出了“深谋”、“谋周”、“谋成于密”等有关制定谋略的几个原则。《兵经百篇》指出:“凡事以未意而及者,则心必骇,心骇则仓卒不能谋,败征也。”因此,战前必须预先筹划,这样才能“心安气安,适值不惊,累中无虞”。聪明的指挥员之所以有超群出奇的智谋,就在于有预先的准备。《兵经百篇》还认为,要有多种军事计划才行,而且要在多种计划的比较中选择最好的一种。
在作战指导上,《兵经百篇》强调灵活机动,指出:“兵必活而后动,计必活而后行”。对于某种被战争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战法,人们往往习惯于依计而行,而不想改变它,这样是要失败的;应当不断地依据情况变换作战方法,才能在作战中取胜。
在治军方面,《兵经百篇》提出治军“贵睦”的思想,强调军队内部的团结。团结的方法不能只靠严厉的惩罚,而要有加强团结的正确做法,那就是用人所长、让聪明的人施展他们的才智,让勇敢的人担当适宜的任务。如果将领能做到这点,军队的团结就没问题了。另外,《兵经百篇》强调在军事训练中要“练气”,练气就是士气和胆量等基本要素的培养和训练。“意起而力委谢者,气衰也;力余而心畏沮者,胆丧也”,气衰胆丧就会导致智勇衰竭,所以,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要“立势以练气,经胜以练胆”,经过反复训练,士气就会提高,战斗力就会加强。
.《纪效新书》
戚继光著。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将门出身。他不仅身经百战,是著名的抗倭将领,而且通兵法,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纪效新书》(十八卷本)是戚继光在嘉靖三十九年()前后在浙江任参将时写成的。全书分总叙卷和正义卷,近万字,附图余幅。总叙包括《公移》两篇,《纪效或问》一篇。《公移》阐明了在抗倭战争中练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或问》则以问答的形式解答兵中的疑难问题。正文卷详细论述了军事训练中的各种问题。
在《纪效新书》中,戚继光提出的军事训练思想主要有:(一)提高士兵军事训练的自觉性。戚继光在《谕兵篇》中说:“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二)将帅应带头参加军事训练。戚继光认为主将虽然是以指挥军队为主要职责,但为了把军队真正指挥好,就必须亲临前线,要做到这一点,没有精湛的武艺和足够的胆量是不可能的,因此主将不能不参加军事训练。戚继光说:“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所谓司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时处亦要同滋味。”将帅要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带头参加训练,这样既可以随时了解部队的真实情况,又可以密切与士兵的关系,更好地指挥部队。(三)按实战要求训练。戚光反对在训练中搞花架子,认为“花法”虽是好看,然而战争是“杀人的色当,岂是好看的”。因此,戚继光提出要按实战要求进行训练。他说:“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四)注意训练方法。戚继光在《操练篇》中说:“善用兵者,因敌情转化,其法已云然矣。而不知善操习者,亦因兵情转化,岂有一定之习哉!”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从实用性出发,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纪效新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人张鹏冫盼在评价《纪效新书》时说:“三百年来说武备者,辄脍炙人口不能去”。戚继光通过对练兵经验的总结,揭示了军事训练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如他在叙言中所说的:“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这种重“实用有效”的军事思想到现在仍有很大的价值。
.《练兵实纪》
- 出纳员推荐信怎么写?[图]
-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图]
- 荷叶茶的保健效果和作用[图]
- 注意丁香花服用禁忌有副作用[图]
- 女人怀孕期间的饮食禁忌[图]
- 心理: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图]
- 面对危机,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态度[图]
- 生病时最好别吃的水果[图]
- 干花并非都适宜泡茶喝[图]
- 测测您的饮食是否合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