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汉献帝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在张昭、周瑜等大臣的辅
孙权
汉献帝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在张昭、周瑜等大臣的辅佐下继任为江东首领,年仅岁。资力尚轻,正值天下纷争之时,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他们不知道年少的孙权能否继承父兄之志成就霸业,有的则在徘徊观望,有的打算另觅新主,有的公开反叛。孙权弟丹阳太守孙翊被部属所杀,庐江太守李术也公开反叛。
当时孙权拥有江东个郡的地盘,即当今长江下游江西、江苏、浙江三省地区。长江中游是与孙氏势不两立的刘表集团。这时北方的曹操尽管正在官渡与袁绍决战,但他已有胜利的信心,立即部署南征江东的计划。曹操计划官渡之战后,挟胜利之势,趁孙权威望未树之时,一举平定江东。因此他派出大量间谍暗探,带着印章和委任状深入江东策反。一时之间,东吴人心浮动,暗流如潮。
年少的孙权再三权衡形势后,即刻行动,稳住了局势。在局势稳下来之后,建安十三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三分天下的局势。孙权从此之后,东吴在孙权的领导下日益强盛起来。孙权也于魏明帝曹太和三年()登上帝王宝座,正式定国号为吴,史称吴大帝。
东汉以前,江南经济虽有进步,但还相当落后。东吴政权是江南建立的第一大政权,它的规模和实力要求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来支持。称帝后的孙权真切地看到了这一点。为了开发江南经济,孙权的第一个战略措施,就是仿照曹魏推行屯田制度。
东吴的屯田制度始创于建安七八年(~)间,一直推行到吴亡,历时多年。和曹魏一样,东吴的屯田制也分军屯和民屯两类。这些屯田分布很广,规模可观。为了配合屯田生产,东吴也很重视水利灌慨,同时为了与魏、蜀抗衡,需要广开兵源、税源,因此就对各地的山越展开了长期的征讨。孙吴政权对被征服的山越人,采取了“强诸为兵,羸者补户”的政策。东吴从征讨山越中得精兵余万,同时也就是为问家增加了多万精壮的劳动力。所谓“羸者补户”,就是把被征服的山越的老弱、女丁编为国家叫自耕农和民屯上的生产者。山越人离开深山以后,他们受东吴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可能比受大族的剥削和压迫还要重一些,但他们居处的自然条件改善了,而且由于和汉族进一步融合,也使他们的生产技能和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对江南的开发有重大的意义。
在兵力和军粮都安置好后,孙权又大力发展江南的水上交通和手工业,兴建城市。为了水运和作战的需要,孙权很重视造船业的发展,使吴成为二回时期造船能力最强的国家。后来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这段历史时曾指出:长江流域“一向落后的经济,逐渐追上黄河流域的水平。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合起来,中国封建经济的势力更繁盛了。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出比两汉更强大的唐朝”。由此可见,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孙权正是在这个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把江南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以后长江流域经济赶上黄河流域的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肃
鲁肃生长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他虽然家富于财,却不理家事,而时常招聚少年,讲武习兵;又慷慨任侠,赈贫结士。一次周瑜率兵经过,求给军粮,鲁肃家有两米,各三千斛,即送一?给周瑜,周瑜遂与鲁肃定交。后周瑜劝鲁肃辅佐孙权,并为鲁肃做了引荐。
- 若想长寿别忽视身体的10个细微变化[图]
- 如何清洗水彩笔留在白衣服上的印记[图]
- 天龙八部合称八部众为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图]
-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涂炭涂污泥;炭炭[图]
- 《傅子》曰太祖又云“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图]
- 六月邾娄国人进入鄅国秋安葬曹平公冬许国迁到了白羽 . .[图]
- 蓌拜蓌音cuò犹诈言着铠而拜形仪不能到位则似诈祥车旷左祥车谓[图]
- 岐伯说婴儿肉软、血少、气弱针刺时用毫针浅刺进针要快一天针刺两[图]
-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图]
- 中信国学大典名誉主编饶宗颐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李焯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