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嬴政焚书,是对国家政策走向的一次肯定看似烧书,其实是给
第三,嬴政焚书,是对国家政策走向的一次肯定。看似烧书,其实是给类似淳于越这种人敲响警钟:不要再谈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好坏,因为已经确定的国家方向,根本不需要谈。
最后一点,在那个情境下,嬴政和李斯的烧书政策,是正确的。
儒家思想是站在尊古的角度,即是说,所有的真理和天理都掌握在已经死掉的古人手中,今人是不可能有真理和天理的,即使有,也是从古人那里借来的。
这种思路下,就导致儒家始终认为,他们是真理的解释者,类似于和上天沟通的巫师,而君王,无论你创建了什么样的事功,由于你手中没有真理,所以必须听我们的。
因此而引来的祸患就是,儒家人从不想变革、创新,而嬴政的大秦帝国恰好是创造力的产物,这简直就是在和嬴政叫板。
如果没有创造力,人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不思进取,故步自封,最终落于人后。李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才坚决反对淳于越“事要师古”之儒家言论。
同时,李斯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制,嬴政若想充分地使用权力,那就必须把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古人手里。
焚书事件,看似是焚烧了几本书,其实是中华帝国开创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革新和再创造,一切都要向前走,向前看,而不是回头去看那些死人的经验和建议。
倘若我们不能理解嬴政和李斯的想法,就很容易将二人的行为和扼杀思想联系起来,这是不成立的,就如同接下来要发生的坑儒一样。
卢生逃跑
坑儒事件的直接挑起者是卢生,还有他的好“基友”侯生。自从卢生和石生胡编了“亡秦者,胡也”的话后,石生就和卢生告辞了。
卢生请他留下来,一起享受荣华富贵。石生说:“吃香喝辣,号令众人,谁不想?但是靠坑蒙拐骗得来的荣华权力,岂能长久?趁现在嬴政还没有抽风,我还是走吧,你也要远离嬴政。”
卢生叹息道:“哪里那么容易,你走可以,我想走就难了。既然你要走,我也不挽留,他日江湖之上相见,请赏碗饭吃。”
石生走后,卢生就开始忽悠嬴政,把嬴政忽悠得晕头转向,卢生也成了人上人。后来他衣锦还乡,遇到了他的狂热崇拜者侯生。
两人交谈之下,立即成为好友,卢生把侯生推荐给嬴政,二人同时享受嬴政赏赐的荣华富贵。
在卢生有限的人生智慧里,他以为让嬴政躲藏起来玩神秘,可以让嬴政脑子退化,最后成为一个傻子。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的智慧局限,嬴政要比他高明得多。嬴政的确在玩神秘,可依然保持着对事物的洞察力。
他常常问卢生这样的问题:玩神秘到底要玩多久才能见到神仙?神仙给的长生不老药是否可以得到配方?这种不老药是否可以大批生产,从而更廉价,让所有人都能吃上?
卢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渐渐力不从心,不能让嬴政满意。
嬴政改变了从前对他的友好态度,渐渐代以冷淡,后来就是冷漠。卢生感受到了。内心不强大的人,做了亏心事后,总是心虚。卢生整日都生活在惶恐中,这种心理状态特别糟糕,他不能和别人说,只敢和侯生说。
- 出纳员推荐信怎么写?[图]
-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图]
- 荷叶茶的保健效果和作用[图]
- 注意丁香花服用禁忌有副作用[图]
- 女人怀孕期间的饮食禁忌[图]
- 心理: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图]
- 面对危机,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态度[图]
- 生病时最好别吃的水果[图]
- 干花并非都适宜泡茶喝[图]
- 测测您的饮食是否合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