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履祥的补记其实是再次强调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故而作
张履祥的补记,其实是再次强调,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故而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教育孩子,不可等待所谓的将来。家长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时刻学习各种教育方法和信息,思考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家长。
衔恤鸣序
衔恤①何?予幼而孤蹇②,长更丧乱,入也无归,出也无归,盖终其身衔恤之人也。癸巳冬病,自分沟壑③已矣。明年春,得起,其夏,兄子又丧。先人之绪,殆茫茫欲坠。后三年,而长子生,又越八年,而次子生。于是似续之心复切,式穀之望④不得不深。予乃年逾六九⑤矣,因以昔之所闻笔授厥长,将以继述之重,责之望之。
为什么要心怀忧伤呢?我幼年之时就陷于孤独和困顿,长大后又经历了时局的动乱,在家没有安心的地方,外出也没有安心的地方,大概一生都是个心怀忧伤的人。癸巳(1653)那年的冬天生了一场大病,自以为将要死了。第二年春天,方才病愈起床;到了夏天,兄长的儿子却又夭折了。祖先留下的家业,大概就要茫茫然坠落不传了。三年以后,我的大儿子出生;又过了八年,我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是似乎还能继续家业的心愿又急迫起来,所以教育儿子向善成长的期望不能不深远。我已经过 54 岁了,因此将我过去听说的道理,用笔记下来传授给儿子,以传承发展家业的重任要求他,期望他。衔恤:含哀,心怀忧伤。《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孤蹇(jiǎn):孤独而困顿。沟壑:即死亡,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式穀之望:教育儿子向善成长的期望。穀,善。语出《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踝赢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六九:即五十四岁,《训子语》作于康熙四年,作者当年虚岁五十五。
作者九岁丧父,成为孤儿;明崇祯十七年甲申,三十四岁时遭遇明亡清兴的易代之乱;顺治十年癸巳,四十三岁时又得了几死的大病,这些都使其心怀忧伤。他的妻子诸氏生有几子都夭折了,只有三个女儿长大嫁人;作者的侄儿在十多岁的时候也夭折了。四十岁时作者为了家族的延续而纳妾朱氏,长子张维恭出生时他已四十七岁,次子张与敬出生时生时他五十二岁。《训子语》寄托着年暮之父对于儿子承继家业的殷殷期望。此书又名《衔恤鸣》,此序作于康熙十一年壬子,作者时年六十二岁。三国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其中的殷切教诲与期望,成为后世家训的名篇,“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千古名句泽被后人。张履祥的《训子语》,其用意也是一样的。
鸣者何?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①衰疾之人,恻怛在心,靡从语语,托诸楮墨②,用传厥声。俾子若孙,永鉴勿谖③。求为可继,则余之责也夫。
为什么要鸣叫呢?曾子说:“鸟将要死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衰老患病的人,悲伤怜悯都在心里,却无从说起,所以托付于文字,用以留存他的心声。希望子孙们,长久鉴戒而不忘。谋求家业的传承,就是我的责任呀!语出《论语·泰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楮墨:纸与墨,借指诗文。谖(xuān):忘记。
父母的伟大在于无私,总想着把自己一生最为宝贵的东西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房产。物质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若是因此养成孩子的惰性,则反成了坏事。父母能留给孩子的应该是其一生的经验教训,待人处世的人生智慧。张履祥因为担心自己不能言传身教,而将对孩子的告诫写成文字,这个办法值得学习。现代的父母,也应当随时总结,随时写下家教文字,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诸同志先生暨伯兄
前年草稿方就,继以疾作,不及誊写。内禀正于伯兄,外求定于诸先生,未敢辄示稚子①。兹于疾疢②之余,心火易炽,弗克展读旧书,因之徐录成帙③,用尘明鉴,伏望别其可否,指其得失。兼复冗者汰之,漏者益之,庶乎乖谬减少,可以传示将来。亦使蒙幼无知,重以严师、伯父之命,乃勉率从已尔。丁未仲夏之望④,履祥敬启。
- 出纳员推荐信怎么写?[图]
-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图]
- 荷叶茶的保健效果和作用[图]
- 注意丁香花服用禁忌有副作用[图]
- 女人怀孕期间的饮食禁忌[图]
- 心理: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图]
- 面对危机,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态度[图]
- 生病时最好别吃的水果[图]
- 干花并非都适宜泡茶喝[图]
- 测测您的饮食是否合理[图]